Bible

出埃及记原文

http://www.godcom.net/old/z/51.htm

不好意思😬,我是懒B。

好吧,还是放点吧。

埃及头生的被杀

  • 到了半夜,耶和华把埃及地所有的长子,就是从坐宝座的法老,直到被掳囚在监里之人的长子,以及一切头生的牲畜,尽都杀了。
  • 法老和一切臣仆,并埃及众人,夜间都起来了。在埃及有大哀号,无一家不死一个人的。
  • 夜间法老召了摩西、亚伦来,说:“起来!连你们带以色列人,从我民中出去,依你们所说的,去侍奉耶和华吧!也依你们所说的,连羊群牛群带着走吧!并要为我祝福。”
  • 埃及人催促百姓,打发他们快快出离那地,因为埃及人说:“我们都要死了。”
  • 百姓就拿着没有酵的生面,把抟面盆包在衣服中,扛在肩头上。
  • 以色列人照着摩西的话行,向埃及人要金器银器和衣裳。
  • 耶和华叫百姓在埃及人眼前蒙恩,以致埃及人给他们所要的,他们就把埃及人的财物夺去了。

出埃及记,我只看出这个上帝不是世界的上帝,仅仅是当时犹太人的神。

弟弟说:“上帝对埃及人做的事情,本质上和埃及法老对以色列人做的事没有区别。”

我不知道上帝的仁慈在哪里。

犹太人要么承认圣经是编的,要么承认犹太人篡改圣经导致这个版本的上帝只选择他们。

由于作者缺乏想象力,上帝斗法以及施展大能的场景他甚至用孩子吹牛的方式吓唬读者。

(比如上帝让摩西和法老交涉,我们认为这种博弈对于全知全能的上帝来讲完全是浪费时间。又比如过红海,为什么非要劈开海,在海底走呢?上帝能控制海水淹死法老以及他的士兵,当然也能控制桥只断法老走过的地方。是桥和船不好用吗?我猜是作者想象不到。)

当然,对我来说基督教作为能管饭的宗教在全世界扩散,是比献人牲的宗教好的。我很尊敬某些基督徒遵从圣经教训的虔诚,也亲见她们的价值观所表现的博爱、诚实、善良。有宗教信仰和宗教生活的个人与社会,的确比依靠自我约束的群体显得“文明”许多。

但我不认为《圣经》是绝对真理,上帝是“真理本体”。


上个月中旬,拉拉分享了和🐟讨论的这段话。

🔴🔴🟡🟡

iLy Le

2024-05-30

哈喽🐟 其实我前段时间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也是我对于信仰有困惑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有点想跟你讨论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方面的了解。
先简单说一下我的背景吧。因为我本身出生和成长在一个基督教家庭里 从小我对信仰习以为常 也一直遵循着一套很传统甚至刻板(老一辈基督教徒)的价值观。所以必然的在长大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事物后发现这其中的瑕疵。
我过去的经历跟你有些像 在初高中经历过抑郁 也吃了两年药 体会过那种很灰暗的感受。现在想来或许是跟从小缺爱有关。这也更让我思考 为什么即便我生活在一个基督教家庭中 我也很难去习得爱 以及真正的被爱。我在家庭中更多的感受是被基督教的教条所约束 被迫的去接受非黑即白的单一思维。对于青春期的我来说 也必然会激发我叛逆的一面。
连接到现在 也回到一开始我想提的问题。其实我对于基督教所提倡的对于人的爱和关怀、对于人性的研讨、人生意义的追求等等都很认同。但在我拥有了更多女性意识之后 我想知道我们所说的天父 以及上帝的儿子 以及圣经中常常出现的人物都通常都是男性是否与父权制体系有关联 是否存在性别不平等的问题 是偶然 还是受以前时代的背景影响。女性在历史中从来就是处于不被看见的位置 在我意识到圣经中把神称为父亲这一点有些不舒服。
包括在现实生活中 教会也很少去探讨男女 更不用说有性别差异。如有探讨 在我看来不过也是一套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和男女角色分工 而女性往往是处于弱势地位 也承担更多痛苦。
我不知道是我对于圣经的认识还不够深还是基督教对于女性的刻画本就如此。教会里和我的家庭里也没有人能够解答我的问题。希望能够和你聊聊 如果有相关的研究资料我也非常想了解!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很重要!
谢谢😶‍🌫️😶‍🌫️

Rui Lin🐟

这个问题真的很不错!不瞒你说,因为一直以来有学习Women‘s Study,也就是妇女研究,我其实很早就成为了比较传统的女权主义者。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只有提高女性的政治权利、文化艺术影响、工作包容度和待遇,才能从剥削里解放所有劳动者。所以,在加入我大学团契之前,我一直认为圣经是非常局限的,是古板的,是辅助统治阶级的工具,一开始是辅助神权统治,之后是父权社会。
对于你的问题,“想知道我们所说的天父,以及上帝的儿子,以及圣经中常常出现的人物都通常都是男性是否与父权制体系有关联,是否存在性别不平等的问题是偶然,还是受以前时代的背景影响”,你的猜想是有道理的,但它们是受社会文化滤镜的影响为多。1. 神是个灵,它在基督教的各种教义中都是无性别的,任何对神性别的猜测都是邪道的。 2. 圣经中作者对神用的是男性第三人称,但神的意思都是“我就是我”是不容分说其男女的。神默许圣经讲“他”,因为神作为全能创造者,他既拥有父的严厉和保护,也拥有母亲的慈爱与爱抚(比如-以赛亚书 66:13母亲怎样抚慰孩子,我也怎样抚慰你们,使你们在耶路撒冷得到安慰。“)所以神只是不在乎性别的称谓。而”天父“是因为犹太教会和基督教会方便在神的称谓上统一做的努力,不然古时候总是有人喜欢拜多神信仰,就会把唯一神变成男女神造成混乱(神祗的分化是很常见的,比如印度教)这也是为了将会众与多神信仰者明显地区别开。3. 神男性化的现象是绝对存在的,其中在基督教中一大原因是因为耶稣是男人,第二原因是各样艺术创作不仅将耶稣化成男性,并且也把父神画得很man,所以很多人就偏向于去看圣经中神男性化的描述,忽略了神也像母亲一样慈爱与爱抚孩子。4. 神为什么降生成耶稣一个男人?这个就很明显了,一是神给先知的预言就是处女生圣子,二是生理性别就两个,不是男就是女,没有第三选择,三是女人在古代的地位极低,因为大部分女子在各帝国中都是战俘的妻女和和虏来的奴隶,哪怕犹太女子在犹太教有些许社会地位,但绝对是没有宗教地位的,神根本没法传播福音。
总结来说,圣经不是一本崇尚父权的书籍,神也没有性别,圣经的重点是男女平等分工,但每个时代有它的文化滤镜,父权主导的时代自然会拿圣经压制女性,而神权主导的时代自然会拿圣经压制劳苦百姓。在如今女性权利提高的时代,对圣经的解释要摘掉传统的男权思维,但不管是社会还是教会都为保守故旧的思想为多,我作为传统的女权主义者,其实很多教会里叔叔阿姨的话,我也听不惯。但耶稣虽为男儿身,他阐述的爱也是慈爱和保护,对弱势群体像母亲一样的爱护,所以光从这一点来说,只要教会还是富有关爱的,哪怕有些话听不惯,我也愿意包容别的基督徒比较古板的思想。
我给你解释一个比较容易误解的受争议的文段,像保罗在提摩太前书 2:12-15中说,“我不准女人教导或管辖男人,她们应当保持安静。 因为先造的是亚当,后造的是夏娃,受骗犯罪的不是亚当,是夏娃。 不过,女人如果持守信心和爱心,圣洁自律,就必在生育的事上得救。“ 字面看上去很父权吧,但这个就完全不能从字面理解了,1. 他是为了反驳了流行于亚细亚地区的宗教文化,在以弗所,崇拜亚底米女神最为流行,并且他们传说是亚底米女神最先出生,她的地位高于她的弟兄以及其他的男性神明,之后嫁给了一名男性,而且当地还流行崇拜其他的女神,所以保罗也借此提醒教会不应该高举夏娃,将其当成女神,从而致使教会陷入到贬低男性而高举女性的错谬之中。2. 他说女性“必在生育的事上得救”用的是一种隐喻,讲的是圣母玛利亚诞下耶稣,让全人类都得救,赞扬玛利亚的“持守信心和爱心,圣洁自律”。不仅是保罗,圣经和各个先知门徒,讲述的均是,神平等地创造男女,并且公平地爱他们,并且让男女互相包容和分工,在神的工作中男女搭配的例子为多,使徒行传中,菲利普的七个女儿都投身于讲道;只不过作为圣经的神所默许的作者,他们那时候还没有那么大的男女性别冲突,他们的用词也就没有顾虑到如今的女权主义,虽然感觉有点不服气,但我还是认可他们直白清晰的字句,不用像今天这般拐弯抹角。

“我过去的经历跟你有些像,在初高中经历过抑郁,也吃了两年药,体会过那种很灰暗的感受。现在想来或许是跟从小缺爱有关。这也更让我思考,为什么即便我生活在一个基督教家庭中,我也很难去习得爱,以及真正的被爱。我在家庭中更多的感受是被基督教的教条所约束,被迫的去接受非黑即白的单一思维。对于青春期的我来说,也必然会激发我叛逆的一面。”
看到这里,我其实很能理解,虽然我不是在基督教家庭里长大的,但我知道这种缺爱的感受从何而来。我有很多教会里认识的朋友,他们也和你有相同的疑问,为什么家人都信基督崇尚爱,他们心中的爱却倍感匮乏。他们和我说,其实一开始他们都误以为基督徒和教会都应该充满爱,但教会不是天堂,父母也不应该是孩子的神,所以社会上其他人经历的父母子女和家庭矛盾,他们也会有。他们的见证都很有意思,大家都在离开原生家庭之后遇到了各样的经历,最后都会说,“如果不是对原生家庭有不满而离开,我这辈子都只会把基督教当作家庭信仰,而难以去亲身地经历神,追随基督。” 对他们来说,原生家庭的”缺爱“,父母的”不称职“,教会的些许”古板“,反而让他们走得更远,更向往基督那种无瑕疵的无私的爱。
所以我想说,很多我们现在看来觉得不理解,难以体谅的事情,其实是催促我们成长的信号。以后说不定我们会包容,但我们不该赞美苦难,而应该赞美将痛苦化为力量的神,和坚定勇敢的自己,毕竟“相信”是我见过最勇敢的东西。


提摩太前书

🐟用历史来解释提摩太前书 2:12-15比大部分教徒思考多许多。

他说:“每个时代有它的文化滤镜,父权主导的时代自然会拿圣经压制女性,而神权主导的时代自然会拿圣经压制劳苦百姓。”

宗教本就起源于暴力,发展于规训,基督教的观点“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也就是说《圣经》的真理性是靠其“自我定位”建立起来,包括它用亚伯拉罕、耶稣……构成一套陈述,让教徒信服。这些人物本来就是《圣经》的关系网,是为增加可信度服务的,怎么能用圣经里的故事解释圣经是真理呢,这不荒谬吗。

至于🐟的观点:《圣经》的解读有很多,它曾迫于时代被人歪曲过。

我不赞同。

《圣经》中最浅显的字面意思不用歪曲已经很压制人性,足够了解历史就能解读出一本适应现代社会以及属于自己的《圣经》,并且《圣经》作为教徒的最高指导方针,太多内部陈述不一致的部分,上帝仁慈与否都需要打个问号❓。

我承认基督教有过人之处,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圣经》渊博,天文、地理、医学、政治、伦理、经济……它都有答案。宗教文化赋予人们价值观,信仰承载着他们对于生命、价值的追求,灵修帮助他们攻克己身,减少网络成瘾、酒精成瘾等。

我曾经也在《圣经》和教会的帮助下塑造自己,宗教提供的这种与超自然力量相连的心灵寄托,使我们在面临人生困惑和挫折时能够找到安慰和支持。虽然小时候我们就思考过宗教中存在的不合理部分,但教会里大家都很善良,相互帮助,传教士给我们时间空间来讨论“真理”,并无偿解答,使我一直相信人性的美。可现在我逐渐发现,教会里的大学生竟然把《圣经》里与目前价值观相悖的话当历史必然来解释,丧失了跳出基督徒身份去思考的能力,这很可怕。《圣经》需要讨论的不仅仅是性别议题,《圣经》全方位的真理性值得质疑,上帝的神性也让人质疑,基督不是无瑕疵的无私的爱。基督需要赞美歌颂神来凝聚教徒,因此不让教徒陷入匆忙、沉迷享乐,以至心神耗尽,失去爱神的能力。宗教通过扩展教众和增强影响力,在社会中保持活力和相关性,而信徒是宗教的预备军🐣。大家既是宗教的受益者,也是宗教的工具,多思考和质疑十分必要,毕竟宗教一旦开始套壳,危害是非常大的。


这一整篇本来是想和大培讨论上帝的神性,以及我认为🐟回答有局限性,因为我觉得圣经中最不需要关注的就是性别议题,那是窠臼,本来就不值得解释,也不应该继续保留。

作者

paoo

发布于

2024-08-12

更新于

2024-10-24

许可协议

评论